關于印發《河北省中等職業學校教學工作診斷與改進實施方案(試行)》的通知
關于印發《河北省中等職業學校教學工作診斷與改進實施方案(試行)》的通知
冀教職成[2016]16號
各市(含定州、辛集市)教育局,省屬中等職業學校:
為貫徹落實教育部辦公廳《關于建立職業院校教學工作診斷與改進制度的通知》(教職成廳[2015]2號)和教育部《關于做好中等職業學校教學診斷與改進工作的通知》(教職成司函[2016]37號),推動全省中等職業學校建立教學工作診斷與改進(簡稱診改)機制,開展教學診改工作,提高中等職業學校人才培養質量,省教育廳研究制定了《河北省中等職業學校教學工作診斷與改進實施方案(試行)》(簡稱《方案》,附件),現印發給你們,請遵照執行。
附件:《河北省中等職業學校教學工作診斷與改進實施方案(試行)》
河北省教育廳
2016年6月28日
附件:
河北省中等職業學校教學工作診斷與改進
實施方案(試行)
提高中等職業學校人才培養質量,是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重要內容,也是中等職業教育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服務中國制造2025、創造更大人才紅利的重要抓手。建立中等職業學校教學工作診斷與改進(簡稱診改)機制,是教育行政部門履行管理職責、加強事中事后監管,引導和支持中等職業學校常態化自主保證人才培養質量的基本形式。
一、指導思想
以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為指導,以《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為指南,以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為根本,以促進學校自主發展、內涵發展為宗旨,堅持“需求導向、自我保證,多元診斷、重在改進”的工作方針,引導和幫助中等職業學校主動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要,改善辦學條件、規范學校管理、深化教學改革、完善制度體系、健全運行機制,促進中等職業教育健康可持續發展。
二、目標與任務
建立基于中等職業學校人才培養工作狀態數據、學校自主診改、教育行政部門根據需要抽樣復核的工作機制,保證學校的基本辦學方向、基本辦學條件、基本管理規范,推動中等職業學校人才培養質量的持續提高。具體任務是:
?。ㄒ唬嫿ㄖ械嚷殬I學校教學工作自主診斷、持續改進的工作制度和運行機制。力爭通過5年左右的努力,圍繞提高中等職業學校人才培養質量,建立和完善省級教育行政部門統籌規劃、市級教育行政部門有力推進、中等職業學校自主診改、利益相關方有效參與、主管(辦)部門協同改進的常態化周期性教學工作診改制度與運行機制。
?。ǘ┐罱ㄖ械嚷殬I學校人才培養工作狀態數據管理系統。建設學校、地(市)、省、國家四級架構的中等職業學校人才培養工作狀態數據管理系統(簡稱數據系統),為學校教學工作自主診改提供數據服務,為利益相關方參與診改提供數據參考,為教育行政部門抽樣復核與科學決策提供數據支持,為中等職業教育人才培養工作質量報告提供數據基礎。
?。ㄈ┮龑е械嚷殬I學校以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為核心,逐步建立完善內部質量保證制度體系。
三、基本原則
?。ㄒ唬﹫允氐拙€。本《方案》是根據教育部《中等職業學校教學工作診斷與改進指導方案》(試行)》(教職成司函[2016]37號),結合我省實際制定的,符合2009年以來教育部有關中等職業教育的系列規范性文件要求,是最低要求。各市教育局及中等職業學校,應以不低于本《方案》要求為原則制定本市、校診改工作執行方案和實施計劃。
?。ǘW校自主。中等職業學校是保證人才培養質量的責任主體,須按照要求對本校教學工作進行常態化周期性的自主診斷和改進;按照省、市教育行政部門安排接受抽樣復核,學校也可主動申請復核。
?。ㄈ﹨f同實施。省、市教育行政部門協調所屬學校的辦學者、管理者、用人單位和獨立第三方專家組織,積極支持和參與學校的教學診斷工作;協調辦學者和管理者幫助學校落實改進方案,特別要協助學校落實《中等職業學校設置標準》(教職成〔2010〕12號)中“全日制中職學歷教育在校生數”、“師生比”、“專任教師中的專業教師占比”、“校舍建筑面積”、“生均儀器設備價值”等5項指標;接受教育部組建的全國診改專委會的指導。
四、職責與條件
?。ㄒ唬└髦械嚷殬I學校均應以省診改《方案》為基礎建立本校教學工作診改制度,明確診改的重點、要求、周期和組織,并將診改情況納入年度質量報告。各市教育局每年要匯總所屬中等職業學校教學診改情況,納入市中等職業教育人才培養年度質量報告。
?。ǘ┦〗逃龔d負責組織對全省教育部門主管的中等職業學校診改的抽樣復核及制定其實施規劃,市教育局負責組織對本市教育部門主管的中等職業學校診改的抽樣復核及制定其實施計劃,復核工作一般安排在學校自主改進措施已經實施之后進行。
全省抽樣復核的工作周期為5年一輪,市教育局組織抽樣復核工作周期應與省教育廳保持一致,一個工作周期內累計抽樣復核學校數不少于開展診改學??倲档娜种?。省、市教育行政部門應協調溝通,按比例分工,共同承擔對市屬學校的組織復核工作,避免重復。省教育廳承擔對市屬學校組織復核的工作量一般為各市抽樣復核學??倲档奈宸种灰陨?。
中等職業學校自主診改周期不超過3年。每年發生重大教學事故的學校,須在事故處理后的兩年內至少完成一次診改并接受復核。已被列入未來3至5年內“關、停、并、轉”的學校,不列入抽樣范圍。
?。ㄈ┏闃訌秃说膶W校,須已經建立并實施教學工作診改制度,“全日制中職學歷教育在校生數”、“師生比”、“專任教師中的專業教師占比”、“校舍建筑面積”、“生均儀器設備價值”等5項指標達到《中等職業學校設置標準》(教職成〔2010〕12號)的要求。少數特專學校,如“全日制中職學歷教育在校生數”、“校舍建筑面積”不達標,須經省教育廳酌情許可,可提請復核。
?。ㄋ模┏磥?至5年內已被列入“關、停、并、轉”的學校,全省中等職業學校均屬于開展診改工作范圍。屬于開展診改工作范圍,但暫不符合上述5項指標達標要求的學校,須自本《方案》發布之日起3年內達標。對于邊遠貧困或少數民族地區的中等職業學校,省教育廳將根據當地經濟社會發展實際對上述條件做出調整,并在省級診改工作具體方案中予以說明。
?。ㄎ澹┤肆Y源和社會保障部門主管的學??蓞⒄請绦?。
五、診斷項目
本方案包含6個診斷項目,16個診斷要素,99個診斷點(見附1)。省教育廳將根據“堅守底線”原則,結合實際調整和注解“診斷點提示”內容,并在安排省級診改工作具體方案中予以說明。
六、復核結論
復核結論依據學校自主診改結果與復核結果的吻合程度,分為“有效”“異?!薄按倪M”三種。
有效——本方案16個診斷要素中,自我診斷結果與復核結果相符的≥12個;改進措施針對性強,改進工作切實有效。
異?!痉桨?6個診斷要素中,自我診斷結果與復核結果相符的<10個;改進措施針對性不強,改進成效不明顯。
待改進——以上兩種情況以外的其他情況。
對于復核結論為“異?!钡膶W校,要在復核后兩個月內制定整改措施報省、市教育行政部門備案,須在一年內且在本輪抽樣復核周期內完成整改,接受再次復核。
屬于診改實施范圍,但5年內(復核一個周期內)達不到抽樣復核條件的學校,將列入“關、停、并、轉”的學校,不能獲得中等職業教育相關政策支持。
復核結論以及未達到復核條件的學校情況,每年向社會公布一次;并向公辦中等職業學校舉辦者[所在地市、縣(市、區)人民政府]通報。從2018年起,復核情況列入對縣(市、區)政府教育工作督導評估內容,未達到復核條件的中等職業學校,其所在地不能列為省級教育督導合格縣(市、區)。
七、組織實施
?。ㄒ唬嵤┮巹?br />
1.省、市教育行政部門遴選熟悉中等職業教育、具有管理經驗、具有公信力的職業教育專家、以及行業企業專家等組成省級、市級診改專家委員會(省級診改專家委員會名單附后,附件3),負責省、市診改方案的研制修訂、政策咨詢、業務指導和相關培訓。建立省、市級職業教育診斷與改進工作數據管理系統平臺,集中發布診改相關政策和工作進展。
2.省、市中等職業學校教學診改抽樣復核每5年一個周期,力爭5年內,實現全省中等職業學校教學診改全覆蓋。自本《方案》發布之日起,全省各中等職業學校即可啟動進入診改機制建設、數據平臺建設、自主診改階段。各中等職業學校自主診改不分先后,越早啟動診改,對接受抽樣復核的準備越充分,對順利通過本輪抽樣復核越有利。
我省各級各類中等職業學校啟動診改和省、市教育行政部門組織抽樣復核的時間規劃如下:
2016年下半年,3所教育部診改試點學校(附件4)和9所省級診改試點學校(附件5)啟動開展教學診改。
2017年上半年,全省所有國家中等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示范學校、河北省中等職業教育質量提升工程項目學校(簡稱120學校)、國家級重點中等職業學校、縣級職教中心啟動開展診改。
2018年上半年,全省所有中等職業學校啟動開展診改,對3所教育部診改試點學校和9所省級診改試點學校進行復核;下半年,對國家中等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示范學校、120學校抽樣復核。
2019年,尚未列入復核序列的所有中等職業學校進一步開展診改。從上半年開始,有序地對未通過復核的中等職業學校和國家級重點中等職業學校、縣級職教中心抽樣復核。
2020年實現全省所有中等職業學校開展教學診改,有序地對未通過復核的中等職業學校、尚未列入復核序列的中等職業學校抽樣復核。
中等職業學校診改自主。省、市教育行政部門按規劃抽樣復核,符合條件的中等職業學校均可提前申請復核。
3.省、市教育行政部門要發揮省、市診改專家委員會作用,開展省、市診改相關培訓,參加復核工作的專家須接受過診改工作培訓。
4.省級診改專委會委員可同時擔任市級診改專委會委員,但應以省級教育行政部門工作安排為先,指導全省中等職業學校診改和參加抽樣復核工作。
?。ǘ┗境绦?br />
1.學校自主診改
學校根據省級診改《方案》,建立常態化周期性教學工作診改制度和工作機制,定期進行自我診改。實施診改的學校需完成以下基本工作任務:
一是積極參加培訓,學習文件,更新觀念,建立校級診改組織保障機制;二是建設校級人才培養工作狀態數據管理系統,實現狀態數據年度采集、上傳、分析、使用;三是要堅守底線并與時俱進,按照學?,F實發展狀況和未來3至5年發展目標,以解決問題、保證質量、促進發展為導向,明確細化診斷點目標要求,建立學校各個層面和各個方位的診改標準,并依據校本診改標準開展自我診斷;四是建立完善校級診改工作運行機制,查找診改問題,補齊短板和漏洞;五是撰寫學校自我診改報告,納入質量年報。
2.抽樣復核
?。?)省、市教育行政部門按照《方案》和實際需要,抽樣確定復核學校。被確定的學校在自我診改基礎上提交自我診改報告、學校事業發展規劃、學校人才培養工作狀態數據、學校年度質量報告等材料。自我診改報告可以表格形式(見附2),對照診斷要素逐項寫實性表述自我診斷的主要形式和依據,目標達成度、主要成績、存在問題、成因分析、改進對策與實施等基本內容,無需等級性結論。自我診改報告必須堅持實事求是原則,突出問題導向、重在改進提高。
?。?)現場復核?,F場復核專家由省、市級教育行政部門確定?,F場復核包括:專家組通過狀態數據獨立判斷學校教學工作狀態,對照學校自我診改報告等材料確定現場復核重點;專家團隊現場復核;撰寫現場復核報告。專家組現場復核結束后,專家個人意見和專家組意見(不含結論建議)可口頭反饋學校。省、市級診改專家委員會審議專家組復核報告和結論,報省教育廳認定。
?。?)落實改進。學校根據認定的復核報告深化改進工作,并在完成改進工作后進行總結。
?。ㄈ┘o律與監督
省、市教育行政部門要加強診改工作管理,嚴肅工作紀律,建立診改工作信息公告制度。診改工作相關的政策、文件、方案、標準、程序以及結論等均應在適當范圍公開,接受教師、學生和社會各界監督。
1.有序推進。各市、校要按照報備的診改工作實施方案開展工作。實施過程中如有調整,需及時說明。
2.規范工作?,F場復核不得影響學校正常教學秩序,不得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嚴格遵守“六項禁令”。
3.信息公開。省、市教育行政部門指定網站,及時公布教學工作診改相關政策文件、學校自我診改報告、學校人才培養工作狀態數據,以及復核結論等信息,接受社會監督。被復核的學校在學校網站公布相關信息。
4.加強監管。對于違反工作紀律或社會反響差的專家,及時從專家庫中除名,并在一定范圍內通報。
八、保障機制
?。ㄒ唬┞鋵崒m椊涃M。按照教育部有關要求,省、市教育行政部門要高度重視中等職業學校教學工作診改制度建設,將其視為“一把手”工程,安排專項經費,研制、修改和完善《方案》,開展針對各類人員的診改培訓,組織復核,以確?!斗桨浮返捻樌麑嵤?。
?。ǘ┞鋵崝祿脚_建設與管理維護經費。省、市教育行政部門要將中等職業學校人才培養工作狀態管理系統建設與管理維護經費納入年度經費預算,予以保證。
(三)組建診改管理人員隊伍。省、市教育行政部門和各中等職業學校應組建專門的管理人員隊伍,對省、市、校各級中等職業學校人才培養工作狀態管理系統進行監測和管理,為診改工作的順利開展提供技術支持和人力保障。
【說明】
省級教育部門可按照“堅守底線”原則,根據下列文件、結合實際調整和解釋“診斷點提示”的內容,報教育部備案后實施。
1.《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國發〔2014〕19號)
2.《關于充分發揮行業指導作用推進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的意見》(教職成〔2011〕6號)
3.《教育部關于深化職業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若干意見》(教職成〔2015〕6號)
4.《教育部關于推進中等和高等職業教育協調發展的指導意見》(教職成〔2011〕9號)
5.《教育部關于印發〈中等職業學校設置標準〉的通知》(教職成〔2010〕12號)
6.《教育部關于印發〈中等職業學校管理規程〉的通知》(教職成〔2010〕6號)
7.《教育部關于加快推進職業教育信息化發展的意見》(教職成〔2012〕5號)
8.《教育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關于加強中等職業學校校園文化建設的意見》(教職成〔2010〕8號)
9.《教育部辦公廳關于制訂中等職業學校專業教學標準的意見》(教職成廳〔2012〕5號)
10.《教育部辦公廳關于公布首批〈中等職業學校專業教學標準(試行)〉目錄的通知》(教職成廳函〔2014〕11號)
11.《教育部辦公廳關于公布第二批〈中等職業學校專業教學標準(試行)〉目錄的通知》(教職成廳函〔2014〕48號)
12.《教育部關于印發〈中等職業學校教師專業標準(試行)〉的通知》(教師〔2013〕12號)
13.《教育部關于進一步完善職業教育教師培養培訓制度的意見》(教職成〔2011〕16號)
14.《教育部
財政部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
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關于印發〈職業學校兼職教師管理辦法〉的通知》(教師〔2012〕14號)
15.《中等職業學校德育大綱》(2014年修訂)
16.《教育部關于印發新修訂的中等職業學校語文等七門公共基礎課程教學大綱的通知》(教職成〔2009〕3號)
17.《中等職業學校公共藝術課程教學大綱》(2013)
18.《教育部關于加強中等職業學校班主任工作的意見》(教職成〔2010〕14號)
19.《教育部
中宣部 中央文明辦 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 共青團中央 全國婦聯關于加強和改進中等職業學校學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意見》(教職成〔2009〕11號)
附:1.中等職業學校教學工作診斷項目參考表
2.中等職業學校教學工作自我診改報告(參考格式)
3.河北省中等職業學校教學工作診斷與改進專家委員會名單
4.中等職業學校教學工作診斷與改進教育部試點學校
5.河北省中等職業學校教學工作診斷與改進試點學校
附1
中等職業學校教學工作診斷項目參考表
診斷 項目 |
診斷 要素 |
診斷點提示 |
診斷 結果 |
原因 分析 |
||
規劃目標 |
現狀 |
主要診斷點 |
||||
1. 辦學 理念 |
1.1 辦學 定位
|
1.學校類型和層次定位 2.專業設置數量與結構 3.在校生規模 4.社會服務面向、類型、規模 |
1.在校生規模 2.開設、新增、撤消、停招專業數量 3.專業招生計劃:面向、類型、層次、數量等 4.社會服務類型、規模 |
1.在校生總數 2.升學、就業學生占比 3.招生專業數量、結構 4.各專業學生數量分布及趨勢 5.畢業生去向分布及趨勢 6.各類社會服務數量統計及趨勢 |
|
|
1.2 人才培 養目標 |
1.知識、能力、素質標準 2.畢業生雙證書平均獲取率 3.畢業率 4.畢業生平均就業率 5.畢業生平均就業對口率 |
1.當年畢業率 2.當年畢業生雙證書獲取率 3.當年畢業生就業率 4.畢業生對口率 |
1.輟學學生比例及趨勢 2.應屆畢業生雙證書獲取率 3.應屆畢業生就業率及趨勢 4.應屆畢業生對口率及趨勢 5.上屆畢業生滿意度及趨勢 |
|
|
|
1.3 素質 教育 |
1.學校德育目標、內容、途徑 2.德育工作隊伍建設 3.體質達標率 4.學生違紀率控制目標 5.創新創業教學建設 6.素質教育標志性成果 |
1.當年德育課程建設計劃 2.當年班主任隊伍建設計劃 3.在校生體質達標率 4.當年學生違紀率控制目標 5.當年創新創業教學建設計劃 6.當年標志性成果建設計劃 |
1.德育工作機構、隊伍建設情況 2.德育課程開設情況及其建設成果 3.德育工作隊伍建設成效 4.應屆畢業生體質實際達標率 5.當年學生實際違紀率 6.當年創新創業教學建設成果 7.已建成素質教育標志性成果 8.社會實踐活動開設情況及成果 |
|
|
|
2. 教學 工作 狀態 |
2.1 專業建 設狀態 |
1.專業設置數量、結構、特色 2.專業建設標準 3.專業教學標準 4.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定位 5.專業建設標志性成果 |
1.專業設置、調整計劃 2.專業教學標準制定計劃 3.各專業建設目標 4.專業建設、改革、競賽、服務項目計劃 |
1.招生專業數量、結構(新設、停招、撤銷) 2.各專業在校生數量分布及趨勢 3.各專業錄取數 4.就業率低于省內同類專業平均值專業占比 5.專業建設標志性成果 |
|
|
2.2 課程建 設狀態 |
1.課程體系建設規劃 2.課程標準建設目標 3.校企合作開發課程 4.校企合作開發教材 5.規劃教材使用比例 6.校本教材開發規劃 |
1.當年課程建設項目 2.當年課程標準制定計劃 3.當年校企合作開發課程 4.當年校企合作開發教材 5.當年規劃教材使用比例 6.當年校本教材開發計劃 |
1.完成課程建設項目數 2.已制定課程標準數 3.校企合作開發課程數 4.校企合作開發教材數 5.課程建設標志性成果 6.規劃教材使用比 7.校本教材開發數量 |
|
|
|
|
2.3 課堂教學與實踐教學狀態 |
1.校領導聽課、聽說課人均次數 2.校領導深入實踐教學場所人均次數 3.同行評教覆蓋面 4.學生評教覆蓋面 5.社會評教覆蓋面 6.實踐項目開出率 7.以教學工作研究為主題的校黨政聯席會議次數 8.教學事故控制目標 |
1.當年校領導聽課、聽說課計劃 2.當年校領導深入實踐教學場所計劃 3.當年同行評教覆蓋面目標 4.當年學生評教覆蓋面目標 5.當年社會評教覆蓋面目標 6.當年實踐項目開出率目標 7.當年以教學工作研究為主題的校黨政聯席會議安排 8.教學事故控制目標 |
1.校領導聽課、聽說課人均次數 2.校領導深入實踐教學場所人均次數 3.同行評教覆蓋面 4.學生評教覆蓋面 5.社會評教覆蓋面 6.實踐項目開出率 7.校黨政聯席會議解決的教學問題數量 , ,8.教學事故數量 9.學生遲到、缺課率(遲到學生人次/100生·周;缺課學生人次/100生·周)及走向 |
|
|
3. 師資 隊伍 建設 狀態 |
3.1 專任教師隊伍建設狀態 |
1.師資隊伍建設規劃 2.師資隊伍數量與結構 3.師資隊伍能力與水平 4.師資隊伍培養提高 |
1.當年師資隊伍建設計劃 2.當年師資隊伍數量與結構 3.當年師資隊伍教科研計劃 4.當年師資隊伍培養提高計劃 |
1.師資隊伍數量 2.師資隊伍結構 3.專業帶頭人和骨干教師數量 4.教師培訓類型與數量 5.教師在專業中配置數量 6.教師教研、科研、技術開發和社會服務成果 7.外籍教師數量 8.教師企業實踐情況 9.專任教師“雙師型”比例 10. 實踐教學專職指導教師數量 |
|
|
3.2 兼職教師隊伍建設狀態 |
1.師資隊伍建設規劃 2.師資隊伍數量與結構 3.師資隊伍能力與水平 4.師資隊伍培養提高
|
1.當年師資隊伍建設計劃 2.當年師資隊伍數量與結構 3.當年師資隊伍教科研計劃 4.當年師資隊伍培養提高計劃 |
1.師資隊伍數量 2.師資隊伍結構 3.專業帶頭人數量 4.教師培訓數量 5.教師在專業中配置數量 6.教師承擔校內實踐教學學時 |
|
|
|
4. 資源 建設 狀態 |
4.1 教學投入及基礎設施建設狀態 |
1.教學基礎設施建設規劃 2.校內外實踐教學基地建設規劃 3.日常教學經費投入規劃 |
1.當年教學基礎設施建設計劃 2.當年校內外實踐教學基地建設計劃 3.當年日常教學經費投入計劃 4.當年師資隊伍建設經費 5.當年教科研經費、教學改革經費預算 |
1.學校占地面積、建筑面積 2.校內實踐教學基地數量、建筑面積、生均教學儀器設備值 3.校外實踐教學基地數量 4.日常教學經費投入比例 5.教科研經費、教學改革經費預算執行 |
|
|
4.2 教學資源建設狀態 |
1.圖書資源建設規劃 2.共享信息資源系統建設規劃 3.專業教學資源庫建設規劃 |
1.當年圖書資源建設計劃 2.當年共享信息資源系統建設計劃 3.當年專業教學資源庫建設計劃 |
1.紙質圖書總量 2.當年新增紙質圖書數量 3.當年電子圖書總量 4.專業教學資源庫等級、類型、數量 5.校本數據采集、管理與使用 |
|
|
|
5. 制度 建設 與運 行狀 態 |
5.1 校企合作狀態 |
1.校企合作規劃 2.校企合作體制、機制建設規劃 |
1.當年校企合作數量與深度 2.當年校企合作制度建設計劃 3.當年校企合作內容 |
1.專業覆蓋面 2.當年合作企業數量 3.接受頂崗實習學生比例 4.錄用應屆畢業生比例及趨勢 5.企業捐贈數量 6.企業輸送兼職教師數量 7.企業接受教師企業實踐情況 8.校企合作研發成果 |
|
|
5.2 學校管理制度建設與運行狀態 |
1.現代職業學校制度建設規劃 2.學校章程 3.學校教學、學生、后勤管理等制度建設規劃 4.教學管理隊伍、學生管理隊伍建設規劃 |
1.當年現代職業學校制度建設計劃 2.學校教學、學生、后勤管理等制度建設計劃 3.教學管理、學生管理隊伍建設計劃 |
1.學校章程 2.學校內部治理結構 3.學校規章制度 4.管理制度執行情況 5.校園衛生與安全情況 6.學校依法辦學情況 7.教學及學生管理人員數量與結構 |
|
|
|
5.3 質量監控狀態 |
1質量保證體系建設規劃 2.教學工作診斷與改進制度建設規劃 3.教學督導建設規劃 |
1.當年質量保證體系建設計劃 2.教學工作診斷與改進年度計劃 3.年度督導工作計劃 |
1.質量保證制度及組織體系 2.年度自我診改報告 3.年度質量報告 4.年度督導工作總結 5.學校數據上傳時間與質量 6.評教覆蓋面 |
|
|
|
6. 需求 方反 饋 |
6.1 學生 反饋 |
1.在校生滿意度調查結果 2.畢業生跟蹤調查結果 |
|
|
||
6.2 用人方反饋 |
1.上屆畢業生對口率及趨勢 2.上屆畢業生轉崗率及趨勢 3.上屆畢業生升遷率及趨勢 4.新生報考原因分析 5.用人單位對畢業生評價 |
|
|
|||
6.3 其他 |
1.地市級以上評審項目結果 2.職業技能鑒定機構對學生職業能力鑒定結果 3.地市級以上教育行政部門項目評審結果 4.地市級以上師生競賽獲獎情況 5.地市級及以上人民政府表彰情況 |
|
|
|||
綜合 診斷 結論 |
|
|||||
改進 工作 建議 |
|
附2
中等職業學校教學工作自我診改報告
(參考格式)
學校名稱:
一、自我診改工作概述(500字以內)
二、自我診斷與改進報告表
診斷項目 |
診斷要素 |
自我診斷 意 見 |
改進措施 |
改進效果 |
1.辦學理念 |
1.1辦學定位 |
|
|
|
1.2人才培養目標 |
|
|
|
|
1.3素質教育 |
|
|
|
|
2.教學工作 狀態 |
2.1專業建設狀態 |
|
|
|
2.2課程建設狀態 |
|
|
|
|
2.3課堂教學與實踐教學狀態 |
|
|
|
|
3.師資隊伍 建設狀態 |
3.1專任教師隊伍建設狀態 |
|
|
|
3.2兼職教師隊伍建設狀態 |
|
|
|
|
4.資源建設 狀態 |
4.1教學投入及基礎設施建設狀態 |
|
|
|
4.2教學資源建設狀態 |
|
|
|
|
5.制度建設 與運行狀態 |
5.1校企合作狀態 |
|
|
|
5.2學校管理制度建設與運行狀態 |
|
|
|
|
5.3質量監控狀態 |
|
|
|
|
6.需求方反饋 |
6.1學生反饋 |
|
|
|
6.2用人方反饋 |
|
|
|
|
6.3其他 |
|
|
|
|
綜合診斷結論 |
|
|||
改進工作建議 |
|
校長(簽字): 年 月 日
注:1.報告內容必須真實、準確。
2.每一診斷要素的“自我診斷意見”需闡明目標達成程度,包括主要成績、存在問題和原因分析(不超過500字),重在突出存在問題與原因分析。
3.每一診斷要素的“改進措施”需突出針對性、注重可行性(不超過200字)。
,
4.每一診斷要素的“改進效果”,
指實施改進措施之后已經顯現的實際效果,不是預測或估計成效。如措施尚未實施時請加說明(不超過200字)。
5.自我診斷務必寫實,無需等級性結論。
附3
河北省中等職業學校教學工作診斷與改進
專家委員會名單
主 任:賈海明 河北省教育廳副廳長
副主任:趙 霞 石家莊工程技術學校校長
劉天悅
唐山豐南區職業技術教育中心校長
韓志清 保定女子職業中專學校校長
劉 晶
河北省教育廳職成教處副處長
委 員:陳燕群 上海新朋程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
邵清東
北京絡捷斯特科技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
劉鳳彪 河北省職業教育研究發展中心主任
孫志河
河北省職業技術教育研究所副所長
謝勇旗 河北省職業技術教育研究所研究員
祝聳立
河北省職業技術教育研究所副研究員
王玉苗 河北省職業技術教育研究所副研究員
李占萍
河北省職業技術教育研究所副研究員
苗紅玉 石家莊市職教中心副校長
李雪梅
張家口市職教中心校長
張振乾 河北科技工程學校高級會計師
胡 利
唐山市第一職業中專學校高級講師
姜 磊 石家莊工程技術學校高級講師
附4
中等職業學校教學工作診斷與改進
教育部試點學校
1.石家莊工程技術學校
2.唐山豐南區職業技術教育中心
3.保定女子職業中專學校
附5
河北省中等職業學校教學工作診斷與改進試點學校
1.石家莊市職教中心
2.張家口市職教中心
3.廊坊電子信息工程學校
4.衡水科技工程學校
5.邯鄲市職教中心
6.承德豐寧縣職教中心
7.滄州滄縣職教中心
8.秦皇島市中等專業學校
9.邢臺現代職業學校